鲁风吴韵—邢少兰中国画展 主办单位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、太仓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承办单位青岛市美术馆、太仓美术馆协办单位太仓市邢少兰艺术馆展览时间3月20日—4月20日 (逢周一闭馆)展览地点青岛市美术馆大殿、东西厢展厅展 览 前 言 山水画自古承载着“以形媚道”的哲学思辨。魏晋南朝宗炳于《画山水序》中尝言:“竖划三寸,当千仞之高;横墨数尺,体百里之迥”,道尽方寸间吞吐万里山河的东方气象。今邢少兰先生以笔墨为舟楫,横渡齐鲁之雄浑壮阔与江南之清新隽永,于青岛这座山海相拥的海滨城市,展开一场跨越地域与时空的艺术盛宴。邢少兰,字林亭,号娄江渔父,山东日照人,斋名“古松堂”。回溯先生的艺术人生,早年间仿佛冥冥之中与娄东结下不解之缘,而后在朱屺瞻、宋文治的谆谆教诲和悉心指导下,艺术精神若古松之坚贞,不挠于风霜;犹渔父之悠游,自在于江湖。其山水画作承宋元气象,得明清意趣,更以“鲁风”之骨、“吴韵”之魂铸就独特笔墨语言。观其笔下齐鲁山川,层峦若斧劈刀斫,尽显范宽“峰峦浑厚、势壮雄强”之态,烟云流转处,又见董源“淡墨轻岚、平淡天真”之韵;而江南水乡之作,汀渚渔舟隐现于氤氲水气,颇具沈周“循乎规矩格法,本乎天然”之要。尤为可贵者,先生将北派山水的雄浑瑰丽与南宗水墨的温润柔和融于一体,泰山之巍峨与太湖之空蒙,在其笔下化作短笔勾斫与飞白嶙峋,令人顿生“看此画令人生此意,如真在此山中”之感。山水或为先生对巍峨天地的宏大叙事,花鸟则是其文人情怀的微观映照。其兰花系列承郑思肖“露根写怀”之志,枝如铁线穿云,叶似惊鸿掠水,于方寸间践行汪之元“兰蕙之性,天然高洁”的意象。更值称道者,先生常以山水之法写花鸟之境——虬松苍石衬幽兰,嶙峋岩壁托春桃,于折枝小品中暗藏“咫尺重深”的山水境界。此次“鲁风吴韵——邢少兰中国画展”沿着邢少兰先生艺术生涯的时间轴展开,精选山水、花鸟代表画作96件(套),既有对传统画学精神的当代回应,亦为南北文化交融谱写水墨新章。于中,气势磅礴的山水画作如同长卷般徐徐展开,展现自然的宏伟与壮丽;清新脱俗的花卉作品则以精致的笔触,描绘生命的清新与美好。特别引人注目的是《六国码头通商图》,这幅作品以史诗般的笔触,重现了明代太仓浏河“六国码头”的繁荣景象,如同一幅流动的历史画卷,让人仿佛穿越时空,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商业繁荣与人间烟火。这幅作品不仅是邢少兰先生艺术成就的集中展示,也是太仓历史文化的一张璀璨名片。同时,展览中还展出邢少兰先生的相关文献资料和书房物品等实物,以期全面回顾先生现阶段的艺术创作生涯。石涛有云:“笔墨当随时代,犹诗文风气所转。”昔孔子“登泰山而小天下”,黄公望绘富春以寄高怀,今邢少兰以笔墨勾连山海,既在《岚山春潮》中熔铸“齐鲁青未了”的浩然之气,亦于《数声渔笛在沧浪》间流淌“吴门烟水”的澹荡诗情。这场跨越地域的艺术对话,不仅是邢少兰先生从艺数十载的缩影,更是亦是青岛、太仓两地的文化耦合相契的文化长歌。愿鲁风吴韵的交响,永续中华美学的千年弦歌!太仓美术馆 杨天二〇二五年季春 |
美术馆简介
青岛市美术馆于2006年6月正式开馆,位于青岛市市南区鱼山路37号,场馆是建设于上世纪的优秀建筑群。置身于中国传统建筑特有的黄瓦红墙“包围”中的一系列建筑群落是青岛市的历史优秀建筑,始建于1934年至1940年,原为“万字会”旧址,它以三进布局,将罗马柱廊式、中国宫殿式、阿拉伯式三种不同风格的建筑集中于此,该建筑占地面积14183平方米,总建筑面积4108平方米。分为罗马展厅,东、西厢展厅、大殿展厅和伊斯兰展厅。200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|